春分十载 | 三峡资本成立十周年奋进纪实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1日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风华正茂。

  2015年3月20日,在三峡集团统筹财务性投资和参股股权专业化、集中化管理,推动资本运营业务市场化、公司化运作的战略背景下,三峡资本肩负“新业务培育、资本运作服务、财务性投资”战略使命应运而生,成为三峡集团产业金融和资本投资重要实施主体。

  十年来,三峡资本坚持“根植主业、服务主业、以融强产、以融促创”发展路径,构建“股权直投、产业基金、融资租赁”三大业务板块,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公司资产规模由203.5亿元增长至近800亿元,十年时间再造4个三峡资本,累计完成股权投资532.9亿元,实现净利润221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最高突破2500万元/人·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94.89%,跃居央企资本金融队伍第一梯队。

  这十年,是三峡资本服务集团战略的十年。作为三峡集团“两翼齐飞”战略的专业支撑力量,三峡资本深度融入清洁能源与生态环保主战场,以“产融协同”持续彰显资本服务实体产业的独特价值。

  为助力三峡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能源的战略目标,三峡资本不断探索与集团产业单位差异化资源获取路径。一方面,以战略投资撬动资源获取,围绕三峡集团清洁能源业务布局,战略参股区域能源龙头企业,建立资源获取联合体,助力三峡集团提升资源获取竞争优势,如三峡资本大比例参股投资福能股份(第二大股东),以股权为纽带,推动其与三峡福建分公司联合开发福建区域海上风电资源,累计落实310.34万千瓦,已投产205.34万千瓦,入选央企投资协会“2024年度国有资本央地协同投资优秀案例”。另一方面,以灵活机制拓宽资源获取路径,充分发挥租赁、基金、平台公司等独特优势,坚持自建并购双轮驱动、投贷联动,累计锁定排他性项目资源约440万千瓦。三峡租赁有力拓展“市场化触角+类金融功能”双重优势,通过构建“资源锁定—推荐并购—资金支持”赋能链条,为集团成员单位累计推荐近11GW风光项目,完成并购2.31GW,并通过“产融协作、股债联动”模式,累计向130个并购项目提供449.31亿元租赁资金支持,装机规模12.65GW,成为三峡集团获取风光资源、扩大装机规模的重要方式。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三峡集团举全集团之力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并研究制定长江大保护“资本+”工作模式,三峡资本闻令而动,充分发挥资本探头、机制灵活的特点,聚焦长江经济带沿线近20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建管运”全链条,梳理存量市场格局、分析行业发展难点、研究“资本+”合作思路,短短近3年时间,三峡资本公司从“全国性、区域性、技术性”三个层面着手,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实,完成全国污水处理龙头北控水务集团、区域优势企业兴蓉环境、污泥处理处置专业企业国联环科等项目投资,累计投资82.1亿元,推动生态环保领域优质资源向集团公司聚集,助力集团公司从行业新兵逐渐成长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

  这十年,是三峡资本赋能科技创新的十年。“新业务培育”是三峡集团赋予三峡资本的重要使命,公司一头连接集团产业资源、另一头连接科技创新企业,资源聚合能力强,有能力、更有责任扛起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任。

  资本孵化:三峡资本围绕集团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充分发挥基金聚合资源、分散风险等优势,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牵头发起设立11只管理基金、参与投资27只基金,累计捕获硬科技项目40余个,其中18家已投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12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或进入IPO,14个项目估值上涨3倍以上。十年来,三峡资本投资培育了一道新能源、纤纳光电、卫蓝新能源、中科海钠、艾罗能源等众多科技领军企业,分别代表光伏TOPCon、钙钛矿技术、固态电池、钠离子储能、光储系统等国内外领先的前沿技术,多家企业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入选首台(套)名单等,投资版图深度契合国家能源革命与科技强国战略,成为三峡集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资本“孵化器”“助推器”。

  资源集成:三峡资本的核心差异化优势体现在背靠三峡集团雄厚的产业背景,具备以融促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集成能力。三峡资本携手成员单位开展场景赋能,例如,2022年,卫蓝新能源兆瓦时级固态锂电池获得三峡集团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批量化订单;2024年,中科海钠功率型钠离子电池在乌兰察布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正式应用,有力推动被投企业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积极推进科研联动、联合攻关,如,三峡集团联合纤纳光电等申报的“国家能源钙钛矿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入围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与卫蓝新能源共同研制的“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了更多三峡力量。持续深化与高能级创新平台战略合作,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共建基金、外派人才等方式,抢占参与科技创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的市场先机,目前已与中国科学院、怀柔国家实验室以及多家高等院校、央企研究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构建科创项目“蓄水池”。

  这十年,是三峡资本深化改革创新的十年。三峡资本“因国资增值之需而生,乘国企改革之势而上”,从成立初期获批成为三峡集团市场化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到入选国资委“双百行动”名单,再到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三峡资本“破立并举”,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动力添活力。

  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按照“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原则,动态调整完善“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有效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强化公司党委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自觉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方位、多层次推进董事会职权全面落实,在重大项目投资、经理层考核提名等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在投资授权额度范围内,灵活高效开展具体业务,聚焦清洁能源、生态环保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抢先布局,实现了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能上能下”,全面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覆盖率100%;推行全员竞聘上岗,打破“论资排辈”传统,实现管理人员竞聘上岗率100%。推进“能进能出”,建立业务人员“原职级+特设岗”双通道发展体系,全员自由竞聘,2024年特设岗位高聘比例达10%、低聘比例达17%;建立“考核末位强制起立”制度,按投研方向签订核心指标“军令状”,仅完成度前三名留任,2024年业务人员留任率10%,90%人员重新竞聘,形成“能力决定岗位、业绩决定去留”的动态调整格局。推进“能增能减”,前中后台实施薪酬梯度机制,同部门、同岗位薪酬差距最高达2.37倍,形成“高业绩撬动高回报”的鲜明导向。建立风险收益捆绑机制,设置风险责任金,依据盈亏情况执行奖励或回扣,推动刚性约束下的价值共创。

  这十年,是三峡资本坚持党建引领的十年。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始终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三峡资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峡资本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传达学习-研究部署-督办落实-成效评估”闭环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穿透式落地。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内学习教育,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峡集团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公司职责定位,树立把公司经营发展融入落实党中央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和集团发展的鲜明导向。

  政治铸魂,党建引领。三峡资本找准党建与业务结合点,常态化开展“寻根之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之路,传承弘扬“三峡精神”。深化“党建+”融合机制,在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前沿,在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前哨,在重大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前线,三峡资本党员和优秀青年员工冲锋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战场;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推动党建“朋友圈”、投资“生态圈”共聚合力。一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从严治企,构建“业务+廉洁”双险并防体系,健全“大风控大监督”格局,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当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吹响“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号角,当“五篇大文章”擘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蓝图,三峡资本站在新十年的起点,机遇与挑战并存,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将紧扣“产业和科创投资、集团资本金融智库”两大核心功能定位,以三类投资方向优化业务布局,在“主业投资”上,积极参与集团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三峡资本力量;在“战略支持类投资”上,以集团战略布局为导向开展投融资,通过股权纽带为集团公司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获取资源等重大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在“产业链和科创投资”上,聚焦“海上风电产业链、生态环保原创技术策源地、集团重点科研方向”三类科技创新领域审慎开展参股投资,当好集团科技创新的探路者,全力打造扎根集团、服务主责主业、支持集团发展的产业和科创投资公司,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峡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