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袁向南)2020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金沙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好造福人民”。
自乌东德水电站投产发电以来,5年间累计发电超175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5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5年来,三峡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水电工程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好造福人民理念,帮助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库区移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移民产业铺就致富路
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大同镇花棚居民点附近的蓝莓产业园,几位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正在忙碌地采摘蓝莓。
▲当地群众正在蓝莓大棚里采摘(资料图片)
“现在正是蓝莓上市季,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产业园里,移民邓章辉一边飞快地采摘蓝莓,一边对记者说道。她住在种植园附近的花棚居民点,自蓝莓产业园动工以来,一直在这里工作。
花棚居民点是宁南县最大的农村移民安置点,常住人口约3000人,蓝莓产业园在此落地后,他们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没有搬迁前,他们都零散居住在各个地方,交通不方便,很难发挥人口集聚优势。
“搬迁后就好多了,产业园的管网铺设,道路修缮,大棚搭建,蓝莓种植、采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手,花棚居民点离蓝莓产业园不到300米,直接在居民点招工,省时又省力。”大同镇党委书记杨勇刚说。
蓝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峡种子基金”的资金帮扶。“三峡种子基金”是三峡集团助力移民后续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社会帮扶项目。自“三峡种子基金”项目实施以来,白鹤滩镇、大同镇受益人数达35户,人均比2023年增收2300多元,培育出了一大批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拓宽了移民致富之路,为移民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不止在水电站库区,水电站近坝区的移民也过上了增收致富的好日子。
在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新寿村,一个猕猴桃种植项目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新寿村所在的水富市与向家坝水电站毗邻,曾经的水富市,对外交通条件差,种植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整体收入偏低。
2017年秋,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向家坝电厂通过现场走访,决定实施猕猴桃产业项目,打造猕猴桃产业标准示范基地。
▲志愿者参与电商助农(向家坝电厂供图)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和向家坝电厂的助力下,猕猴桃产业项目快速启动,接续实施,猕猴桃种植产业得到持续壮大,直接受益群众9000余人,真正将猕猴桃变成了农户增收的致富果。
人才工程赋能移民库区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多年来,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库区下足实功夫,助力地方全力破解引才、育才、留才方面存在的难题,以人才振兴推动库区乡村全面振兴。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幼儿园,孩子们正在进行篮球训练,动作非常娴熟。
在这里担任支教志愿者的彝族姑娘柏溢钧告诉记者,幼儿园开发了幼儿篮球特色课程,寓教于乐丰富幼儿学习生活,孩子们都十分喜欢。
柏溢钧是一名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回家时偶然得知“三峡烛光行动”在招支教志愿者,就果断报了名,最后如愿被平地镇中心学校幼儿园录取。
“要不是有‘三峡烛光行动’,我不会成为一名老师,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感谢孩子们让我成长了不少,我会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她说。
“三峡烛光行动”是“三峡教育帮扶”子项目之一,旨在通过资助和培训支教志愿者,帮助解决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库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自2018年实施以来,已累计输送支教志愿者超1300人。
除了“引才”外,三峡集团也拓渠搭台强化“育才”。多年来,三峡集团充分用好“三峡励志班”“三峡班班通”等项目,更好帮助库区人才成才就业。
2024年8月,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这座滇中北部的小城里,有一个引发热议的话题——县第一中学“三峡励志班”两名同学双双被北京大学录取,9名学生考出600分以上的好成绩,全班本科录取率达91%,刷新全县高考班级上线率最高纪录,捷报频传。
截至目前,作为“育才”最重要的项目——“三峡教育帮扶”在金沙江下游库区已累计开设“三峡励志班”78个,资助移民本(专)科大学生4万余人次、捐赠多媒体教学一体机1375套、培训输送支教志愿者1348名。
“引才”和“育才”,最终目的是“留才”。三峡集团积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支持地方政府开展职业技能、市场经营、就业创业等培训,帮助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库区实现“家门口”就业,让“人才振兴”落到实处。
在四川省会东县小岔河工业园区,宽敞明亮的“移民车间”里机器轰鸣,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朱芝琼正熟练地操作数控机床,多种汽车零配件在这里被精细打磨,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2020年,朱芝琼一家从白鹤滩库区搬出,住进了距离“移民车间”不到500米的小岔河移民小区。
通过系统培训后,朱芝琼成为了“移民车间”里的一名员工。“掌握技术后进厂工作,感觉心里踏实,对以后的美好生活更有信心。”朱芝琼说。
在小岔河工业园区,这样的“移民车间”共有8家,为300余名移民群众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
民生福祉惠及万家
盛夏当时,云南省元谋县瓦渣箐移民大道车来车往。这条大道是乌东德水电站瓦渣箐安置点通往县城的主要交通道路,串联起了库区群众幸福安定的生活。
“现在,孩子们乘公交车,几分钟就能到学校。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去县城看病要花半天时间,现在我们距离县医院只有几分钟的车程。”回想起过去老家的交通,移民杨晓亮充满感慨。
“三峡集团联合地方政府修建瓦渣箐移民大道时,充分考虑了元谋县城的整体规划和安置点长期发展的需求,道路路宽最终定为16米。”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瓦渣箐移民大道(资料图片)
除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近年来,三峡集团也在移民医疗帮扶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为防止移民因病致贫返贫提供保障。
家住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的曾老汉,一大早就来到宁南县人民医院做血液透析治疗。
宁南县人民医院的血液透析科室现有27台透析机,记者注意到,所有设备都处于运转状态。
提起以前,护士长杨菊记忆犹新。前几年,血液透析科室采取早中晚“三班倒”运转模式,“治疗设备不够、一床难求”的情况仍时常发生。
为了让移民与当地群众共享重大水电工程建设成果,在当地主管部门指导下,三峡集团综合评估宁南县人民医院相关条件和需求后,捐赠了专业血液透析机。
▲三峡集团捐赠的医疗仪器 摄影:孙位
自那以后,曾老汉不仅不用担心没有床位,还能实现当天往返,极大缓解了曾老汉一家“看病难、看病贵”的负担。
曾老汉不再遥远的求医路,是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发展长治久安的一个缩影。
大江之上,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连珠成串”,形成了跨越1800多公里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它们不仅持续支撑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也承载着库区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办公室党委书记刘祖雄说,“党的二十大以来,三峡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千里金江库区经济社会跑出了‘加速度’。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好移民工作,助力金沙江库区乡村振兴。”
编辑:李雷 高锦涛 卢西奥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1日